溜溜问答 > CAD图纸 > 园林景观 > 景观设计 怎么学习植物配置?
Wengxiu
Wengxiu
邀请你来回答
181人阅读 2022-02-12

景观设计 怎么学习植物配置?

我们才刚学植物,还在认植物阶段, 怎么才能记住那几百上千种的植物呢? 有什么好方法去记忆吗? 植物图册怎么做比较好?
我要回答
4个回答

个人经验认植物你可以用归纳总结法,先分成乔木、灌木、地被、草坪几大类,然后再细分大、中、小型乔木或者按开花季节、花色、形态等自己较容易掌握的方法区分,其他大类也可如此。经过层层分解后,你会发现这种方法比按植物学科分类方法更易掌握,优点是设计时的实用性强,但也有缺点就是这种植物的习性不容易记牢,需要长期实践才能熟悉。植物图册也可以按上述的分类办法去整理排版啊!

查看全部
2022-02-12
(9) 回复 采纳

学习植物学 从留心平时周围的行道树啊 周边绿化的普通常用种类开始。

查看全部
2022-02-12
(2) 回复 采纳

我是学植物配置的。
刚学习植物,你就先建立感性的认识就好,不必要那么强行的非要记住那么多。
认植物,我不建议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没有必要,其实多留心一下,看看自己身边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走在街上常用行道树有哪些,街旁绿地配置的植物有哪些,逛公园公园里面常用的植物有哪些等等,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般来说,认识植物比较好的地方包括大学校园、植物园、公园等等,至少在北京,这些地方都会挂有植物的名牌,你还可以多跟着老师或者研究生等带的实习,多见见就ok了。
学景观的,没有必要搞清楚这些植物到底是不是互生,有毛没毛什么的,你只要认识最常用的那几种就行,几百上千种,这也太夸张了,你的老师都不一定能认全上千种植物,要知道一个城市最常用的绿化植物,能有两三百种(包括品种)都已经比较牛了。
至于学配置,听课的同时(至少北林有专门的植物景观设计课),只有一个法子,多逛各类园子,知道街道、滨水、公园、居住区、工业区等常用的植物是什么,多拍一些好的配置的照片,你可以借鉴。你在北京的话,推荐你去看看奥体、大望京、海淀等几个比较好的园子,植物景观和小品设施地形等等都结合做得比较好。
植物配置的好,除了体量、颜色、习性配合的相得益彰之外,最重要的是知道季相变化,你应该知道春天开花的植物有哪些,并且知道随着时间推移,花开的顺序是什么,比如在北京,可能就是狗牙腊梅—迎春—玉兰—山桃—榆叶梅—辽梅山杏—碧桃—梅花—海棠等等(可能有些我记不大准确了,里面还参杂有连翘、丁香等等),你脑子有印象了,你搭配的植物景观至少在花期上才能有一定的连续性。花坛花境专类园,你就还是要多去大型公园和植物园什么的去看看了,看看每年用的材料是什么,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
总之,就一句话啦,多看,不要把植物当成苦大仇深的敌人就行了~~

查看全部
2022-02-12
(58) 回复 采纳

景观设计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也就是由于它的概念决定了景观设计以后以后工作的范围,小到庭院,甚至室内绿化空间设计,大到国土与区域规划设计;从纯自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间设计。特别是现代景观设计更注重生态性和地域性,对我们的要求更为苛刻了,综合、丰富、全面的知识体系是我们必备的要求。理论和个人素质修养的储备直接影响我们将来的设计作品。
笔者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我们端庄自己对学习的态度,米卢曾说过的“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态度端正了,对景观设计学科富有了情怀而感兴趣了,才有可能静心去认识和研究它。
明白了这神圣的学科,利用一切资源去学习。图书馆的专业书籍和网络资料是最好的学习资源,但在认识专业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去补充其他学科的知识,因为景观设计是最为综合的一门艺术,相关知识的选修课是不错的选择。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汇集设计学、规划学、建筑学、地理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要学好景观设计、学懂景观设计,必须具备上述学科的扎实的基础知识,综合和专业理论知识是基础,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是有理论支撑的,只有对这些有了一定的了解,你才有“法”可依,才明白为什么大师要这样设计,怎么才可以设计好。要多读书,如《景观设计:专业、学科和教育》、《“反规划”途径》、《景观设计学》、《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生存的艺术》、《生命的景观》等,同时要广泛的涉猎各有关内容的书籍和各类杂志。并养成写总结的习惯。有意的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是十分必要的,设计不能光考虑美学上的东西,应该对场地规划、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等综合因素全面关注。要了解规划、设计、建筑、植物、工程、环境、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学习不要只局限于某个方面,要多角度地学习和思考,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我们的知识面越广,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会越缜密。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想设计出好的作品,就一定要平时多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积累,就一定没有设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设计就像是写文章,你只有积累的词汇、语句、段落等足够多,才能出口成章。这就要求大家平时要多看一些国内外优秀的规划设计作品,分析它们,理解它们,分类进行记忆。平时的案例积累就是词汇语句的积累,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才可能将它们加工之后再利用,从量变到
质变,创造出优秀的规划设计作品来。比较自己的作品,分析感受,并且从中学习借鉴及运用。
制图,只是我们设计的一个表现手段,我们也得要掌握Photoshop、AutoCAD、 coredraw、SketchUp、3DMax等常用的设计软件。而不是去沉溺于学习制作效果图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平时加强自己的手绘能力训练,多练习画钢笔画,熟悉水溶性彩铅、水性或油性马克笔的和掌握他们使用技巧。这些还是很必要的。
多关心了解国内外的行业和学科动态,如最新的设计理念、北大每年的景观大会、各学校的景观类专业的教育培养情况等等。或许很多同学连ifla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我国景观设计界的重要奠基人物和他们的理念,对于景观设计的学生来说,这是可悲的。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杂志,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等方式了解这些信息。
有意培养自己的大视野含量。有机会的话可以去参加些关于专业的会议、比赛展览或者去一些好的景观设计作品地实地考察体验,景观设计对场所感是有一定的理解的。出去走走看看,这些也是很重要的。

查看全部
2022-02-12
(2) 回复 采纳

相关问题

学习景观设计和植物配景看什么书好?
共4条回答 >
拓宇设计--李工: 项目的推文书写,可以参考景观类的公众号及专业网站(金盘网、谷德、筑龙等),毕竟推文适宜大众喜好;学习是一个漫长过程,推荐一本: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看书相当于催化剂,关键还在于日常积累,植物配景自己多看,感觉从色彩、形态、季节各方面需求来配搭更容易入手一些
(1) 回复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配置和选种的原则
共3条回答 >
H.S: 景观设计同佯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一、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佯与统一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佯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
(5) 回复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共2条回答 >
Km.: 在用植物营造园林景观时,自然文化是永恒的主题。顺应自然规律进行适度调整,依靠植物本身所固有的形态美、色彩美、风韵美和季相变化美,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从而创造出极具特色的绿色文化氛围,应当是植物配置的最高原则。 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中,植物常被赋予深刻寓意,从而为拓展植物配置中的文化属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松、竹、梅象征着高尚,红豆代表相思,银杏历来寓意久远、长寿等等。这些植物配置在园林中,使园林更具含蓄的意境美,耐人寻味。加之更多的古典文学诗词、散文中的描写,更为园林意境美和生态美的创造....
(1) 回复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有哪些?
共1条回答 >
雪: 园林景观设计地质条件  园林设计要考虑植物地质条件:在一个理想的园林设计中,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应按比例大小均衡搭配使用。地质条件不满足,园林设计也会显得杂乱无章。园林景观设计植物搭配园林设计要考虑不同规格植物的科学搭配:首先要确立大中规格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植物的配置将会对园林设计的整体结构和景观效果产生大影响。较矮小的植物只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中发挥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作用。园林景观设计组合合理园林设计布局要着眼于植物品种的合理组合: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
(5) 回复
推荐个好的景观设计书吧 最好有植物配置的
共1条回答 >
成: 作为一个景观设计从业者,从自身经验出发,回答一下这位楼主的问题。首先我是做方案设计的,因此推荐的内容是从方案设计角度出发的。1、需要看那些书? 必看书目:《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德国景观》2、学会那些软件? CAD/PS/SU/LUMON/VR3、侧重了解哪些相关知识? 培养审美品位,眼高手低4、你认为很有效的学习经验。 临摹好的作品,提高对空间的理解能力。5、其他杂七杂八的学习见解。有时间多练习手绘
回复
发表成功!
感谢您的分享!
好的
官方微信群

(微信添加“妙妙”或“笑笑”,邀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