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下面是梁平法施工图的集中标注
wkl1(1)350×800
8@100/200(4﹚
216+(216﹚
g414
表示1号屋面框架梁,1跨,宽350mm,高800mm;hrb400级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四肢箍;梁上部配置216的通长筋,216的架立筋;梁的两侧共配置414的纵向构造筋,毎侧各配置214.
梁两端支座216+218是梁平法施工图的原位标注
表示梁支座上部纵筋216放在角部(即集中标注中的216通长筋),218放在中部(长度取净跨的1/3与集中标注中的216架立筋搭接150mm).
第五号框架梁,9跨,断面尺寸240×6(这个估计是你写错了)
箍筋为Φ10间距200,加密区间距100,两肢箍
上部2根20
编号为5(跨度为9)的框架梁 240x600为梁的截面 Φ10@100/200〔2〕为直径为10间距100/200的箍筋 (2)表示双肢箍 2Φ20 为受力筋 n4Φ12 为4根直径12的抗扭钢筋
g4Φ12为4根直径12的构造筋 8Φ20 4/4 表示8跟受力筋双排布置 上下各4根
看梁配筋图方法:
截面240*550 上部架立钢筋是2个18通长 受力钢筋2个20通长 -0.200指梁顶面标高为-0.200 不是8个箍筋间距200 是箍筋直径是8间距是200 括号后面的2指两肢箍(也就是一般的一个矩形的箍筋)两头的5根18是指端部钢筋为5根18
3/2指钢筋分两排布置 一排是3根 一排是2根(因为梁截面宽度较小 一排布置不满足纵向钢筋最小间距) 之所以端部有5跟18 估计是因为这里支座负弯矩较大
从图上看 那是个连续梁 这里的负弯矩是挺大的 有可能比梁跨中弯矩大很多 所以配了5根18的支座钢筋。
现在是平法原位标注,祥见11g101-1钢筋图集。
你发的蓝图:
上图,编号l7(次梁),梁截面宽240mm*高370mm,箍筋hpb235圆钢(一级钢)直径6,箍筋间距@(等距离)200mm,2肢箍,面筋2根hrb335(二级钢)直径14,底筋3根14的。
下图:编号kl35(框梁),梁截面宽240mm*高370mm,6跨,箍筋hpb235圆钢(一级钢)直径8,箍筋间距@(等距离)90/180mm,2肢箍,其中90是箍筋加密区间距。中图:n4,是梁侧抗扭筋,3根22是底筋,主次梁位置在主梁上设置3肢吊箍,间距50mm。
首先,对于首看结构施工图的人可以买一套11g101系列图集,看一下图集中的各种标注方法说明。同时找一本施工手册查一查钢筋代号。或者在看结构施工图时备查。
第二,把建筑施工图中的标准层平面图找出来,看一看建筑平面布局。
第三,看结构施工图中的标准层梁配筋图。在梁配筋图中可以看到梁的分布,梁一般都是依轴线来布置的。在每一根梁处都有标注梁的代号。按梁的不同代号从1找到最后的或者说最大的编号。每一个梁的代号都能找到相同的标注的一根梁其配有详细的配筋、梁断面尺寸标注,有的还有跨数和悬挑的标注。通过把所有的代号的梁找出来,基本上就能看明白梁配筋图了。
第四,梁是分框架梁、梁、联系梁的,因此要留意其区别,梁的腰筋有时是要抗扭的,也应特别注意。梁筋标注一般采用的是原位标注,很容易看懂。
第五,看完标准层梁配筋图后,看墙柱标准层位置图。注意有些连系梁的配筋是标注在墙柱布置图上的。并将柱布置图与梁图结合看。完成这几步后,基本上能清楚标准层的结构了。在看柱位置图时,可以同时看一看柱子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