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式的设计手法中融入传统地接文化符号,用创新的陈列手法和人性化的设计,即平面材料立体化,多信息内容装置化,强调参与与互动,使市博物馆历史展厅设计个性鲜明、有地方特点和时代烙印。整个历史展厅共设仙霞古道、名门世家、百态民俗、千年窑火四个板块,其中仙霞古道板块就将展出文明曙光、古道开辟、清湖码头、古道文化、游击战争、江山抗战等内容。
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用地面积2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物(地面以上)东西长152米、南北宽66米左右,建筑高度41米。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围合结构、椭圆形外立面和金属屋顶三部分组成。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即:矩形展馆,椭圆形专题展馆,条形的办公科研楼。三者之间的空间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朴的中式牌楼、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为观众营构了一个兼具人文、自然情调的环境。
首都博物馆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巨大的屋盖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深远挑檐;通长的石质幕墙象征着中国古代城墙;广场起坡传承古代高台建筑风格;在大厅北门外地面上镶嵌清代丹陛,大厅内有明代牌楼,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平面中心轴线特点;椭圆形的青铜展馆斜出墙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青铜、木材与砖石的大量运用更显一种历史的久远。北广场和大堂地面所用石材,产于自古以来为营造北京城供应石材的房山地区;方形展厅的外装饰,采用北京最常见的榆木;椭圆形展厅的外装饰,采用青铜材料,并饰以北京出土的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纹样。钢结构棚顶、玻璃幕墙等表现出北京有力的时代步伐,高大空间和通透的视觉效果顺应了当代建筑的国际流行趋势。 首都博物馆设计方案,经过两轮国际招标,从16家中外知名建筑设计机构提交的22个设计方案中选出的。博物馆建筑落成后,已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一致称赞。新馆建筑用地2.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建筑高度40米,地上五层、地下两层。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与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精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如:外观外倾斜的青铜体破墙而出,悬挑的大屋顶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出檐,青灰色砖墙模糊了古城墙与现代幕墙的界线。宽阔的广场和大堂也取材于皇家宫殿高台建筑的手法。在博物馆中轴线上,大厅外地面镶嵌清代丹陛,大厅内有明代牌楼,体现中国传统中心轴线特点。在建筑材质上,青铜、木质与砖石的大量运用更显现一种历史的久远;钢结构棚顶、玻璃幕墙又表现出北京有力的时代步伐,高大的空间和通透的视觉效果更顺应了当代建筑的国际流行趋势。
佛像展厅 佛像展厅共展出佛像262尊,分为汉传佛像和藏传佛像艺术。看过这个展厅,各式各样的艺术造型让观众了解到佛像艺术在我国汉族、藏族地区的发展、演变。展厅中一尊“铜镀金大成就者毗瓦巴”,是明代宫廷造像,通高18.5厘米,如此大型的佛像非常罕见。佛像造像十分生动,双目圆鼓,面露喜色。右腿横盘,左腿支起,左手上举,食指伸出作上指状。这种造型表现的是毗瓦巴与卖酒女打赌而定住太阳时的姿势。
玉器展厅
在玉器展厅共展出文物181组件,将玉器发展的基本脉络展示给参观者。展品中有大量王公贵族墓出土的以及带有皇帝年款、刻有御制诗文的玉器。一部分小件玉器前均配有放大镜,使观众更好感受我国古代玉雕的高超工艺。展厅中备受关注的是一方乾隆御玺。据了解,这方玉玺是2004年首都博物馆以250多万港元从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购得的。这方“白玉镂雕龙纽方形玺”是清乾隆皇帝禅位给嘉庆帝而自居太上皇前不久所刻的印玺,从“八徵耄念之宝”的印文可知,是乾隆80寿辰(1791年)所治印玺之一,属乾隆私印。乾隆皇帝曾在很多著名书画上用过它,因此也可作为鉴别书画真伪的依据之一。
瓷器展厅
瓷器展厅中展出了北京作为都城历史时期出土和传世的瓷器170组件,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在2000年就已价值1000万元。另外宋辽金时期的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元大都出土的青花凤首扁壶、乾隆松石绿地粉彩蕃莲纹多穆壶等名贵瓷器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精品。展厅中还列有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这对葡萄纹杯与鸡缸杯为同时期作品,都是明代官窑的代表作,而鸡缸杯只有一只,葡萄纹杯是一对,这对杯子是在清初重臣索尼7岁孙女的墓中出土的。
纪念馆设计要充分考虑了展览空间需求,展厅不仅设计了理想的面积和层高,而且为一些大型展品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例如在展厅内移入了一栋完整的古建花厅,这就为展陈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种做法,是国内博物馆陈列空间中不多见的,创造了国内博物馆展陈方式的“唯一”。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你也可以看看这个 https://anli.3d66.com/,里面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图